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,以便集中有限资源,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具有历史、文学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(以下简称《公约》)要求“各缔约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”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。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我国履行《公约》缔约国义务的必要举措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明确规定:“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、记录、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,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具有历史、文学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、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。”“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具有重大历史、文学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。”
类别
地区
批次
序号 | 项目序号 | 编号 | 项目名称 | 类别 | 级别 | 批次 | 地区和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7 | Ⅰ-27 | 格萨(斯)尔 | 民间文学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 |
2 | 47 | Ⅱ-16 | 巴山背二歌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巴中市 |
3 | 55 | Ⅱ-24 | 川江号子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 |
4 | 58 | Ⅱ-27 | 川北薅草锣鼓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青川县 |
5 | 58 | Ⅱ-27 | 薅草锣鼓(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)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宣汉县 |
6 | 61 | Ⅱ-30 | 多声部民歌(羌族多声部民歌)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松潘县 |
7 | 61 | Ⅱ-30 | 多声部民歌(硗碛多声部民歌)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雅安市 |
8 | 61 | Ⅱ-30 | 多声部民歌(阿尔麦多声部民歌)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四批 | 四川省黑水县 |
9 | 69 | Ⅱ-38 |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| 传统音乐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茂县 |
10 | 107 | Ⅲ-4 | 龙舞(泸州雨坛彩龙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泸县 |
11 | 107 | Ⅲ-4 | 龙舞(黄龙溪火龙灯舞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双流县 |
12 | 122 | Ⅲ-19 | 弦子舞(巴塘弦子舞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巴塘县 |
13 | 123 | Ⅲ-20 | 锅庄舞(甘孜锅庄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石渠县 |
14 | 123 | Ⅲ-20 | 锅庄舞(甘孜锅庄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雅江县 |
15 | 123 | Ⅲ-20 | 锅庄舞(甘孜锅庄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新龙县 |
16 | 123 | Ⅲ-20 | 锅庄舞(甘孜锅庄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德格县 |
17 | 123 | Ⅲ-20 | 锅庄舞(马奈锅庄)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二批 | 四川省金川县 |
18 | 136 | Ⅲ-33 | 卡斯达温舞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黑水县 |
19 | 137 | Ⅲ-34 | 㑇舞 | 传统舞蹈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九寨沟县 |
20 | 156 | Ⅳ-12 | 川剧 | 传统戏剧 | 国家级 | 第一批 | 四川省 |